7月8日至13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弘扬周恩来崇高风范 争做新时代‘六要’教师”第3、第4期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班。校党委书记薛宇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副校长贾韶千主持开班仪式。来自内蒙古、河南、山东、上海、广东、江西、福建、浙江、重庆、四川以及江苏等地的30所高职院校的近100名思政课教师参加了研修。
薛宇代表全校师生,对来自全国各地参加研修的思政课教师们表示热烈欢迎。在致辞中,他将淮安独特的文化魅力娓娓道来,结合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交相辉映,介绍了淮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同时向学员们展示了学校近年来在各方面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绩,特别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等方面收获的众多荣誉。
薛宇希望学员们通过本次研修,以实际行动缅怀伟人,学习和传承他的崇高风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要”,提升自身修养,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与感染力,成为新时代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传播者。
贾韶千在主持时,希望大家能够开阔视野,深入思考,积极交流,将周恩来总理的崇高风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培养勇于担当的时代新人,并就研修纪律提出了要求。
开班仪式结束后,薛宇、贾韶千与全体学员合影留念。
研修班先后邀请了全国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副会长郑超作题为《周恩来确立共产主义信仰的历程》的报告;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特等奖获得者张文远作题为《从启智到润心——让思政课既有“抬头率”,又有“点头率”》的报告;淮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冬梅作题为《淮扬菜饮食文化》的报告。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研修班通过现场教学和实地参观等形式,带领学员们充分领略淮安丰富的红色资源,感受伟人崇高风范和革命先烈精神。学员们来到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苏皖边区政府旧址、周恩来五德教育馆、好干部教育馆、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旧址、张纯如纪念馆、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故居、河下古镇、吴鞠通中医馆、新四军纪念馆、淮海战役纪念馆等处进行现场教学和实地瞻仰参观。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慧、党总支书记李乐霞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几天的实践研修让学员们感慨良多。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教学部主任姜芳表示,本次研修班为我们翻开了厚重的淮安历史人文画册。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红色记忆中的精神洗礼、运河文化中的人文回响、乡土气息中的生活智慧。此番研学不只是走过看过,更是我们在历史中照见当下、在红色基因中汲取力量的过程。
河南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副书记朱永辉表示,通过本次内容丰富的实践研修班,深刻体会到周恩来精神的时代价值,也更加坚定了将家国情怀融入教学的信念。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一定要以总理的崇高风范为镜,践行“六要” 要求,用更鲜活的案例、更创新的方法,让思政课成为铸魂育人的精神高地。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玥表示,一路走来,所见所闻皆有所思,所感所悟亦多有启发。一方面,他山之石,窥见育人新境。苏食院马院将地方资源深度融入思政课堂,推动理论与实践同频共振。“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纽带” 的理念,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为兄弟院校破解 “理论灌输” 难题提供了鲜活样本。另一方面,交流互鉴,凝聚育人共识。借此契机与同仁们展开深入研讨,从课程体系优化到师资队伍建设,从科研创新到社会服务,诸多观点碰撞出思想火花,收获满满。
昆山硅湖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钟小石表示,本期研修班为大家提供了三大文化大餐,即充实的红色文化大餐、厚实的传统文化大餐和丰实的美食文化大餐。同时,苏食院马院教师团队展现出的周到细致的工作风貌,让大家备受感动。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边婧表示,在实践研修的实景场域中沉浸式体验,使教师们对伟人精神、革命历史有了更具象化的理解,更加筑牢了讲好思政课的政治底气。本次研修中采集的鲜活素材可直接转化为情境教学案例,启发我们开发“场馆思政微课”“文物叙事教学” 等实践模式,破解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困境。同时,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师成长的 “精神熔炉” 与 “实践课堂”,也为思政课注入了源头活水。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胡艳芳老师表示,此次研修班内容充实、指导性强,让我对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内涵与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专家的精彩解读、案例分享和现场教学,既拓宽了理论视野,也提供了可落地的实践思路,为今后更好地站稳讲台、铸魂育人注入了新动力。
四川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胡珊老师表示,此次研修,我们走进周恩来故居等地,深切感受到伟人精神、抗战豪情与烈士壮志。这些鲜活历史是思政教学的宝贵素材,激励我们讲好红色故事,让信仰力量在青年心中扎根,培育更多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