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涟水县朱南荡,一个看似普通的地主家庭里,1919年,一个女孩的出生仿佛为这片土地埋下了一颗革命的火种。她叫朱启杰,一个名字,一段传奇,一段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英雄史诗。
她的家族里,热血与担当是主旋律:哥哥朱启宇投身抗日救亡,成了八路军一员;堂哥朱启勋在新四军壮烈牺牲。朱启杰就在这片红色的土壤里长大,她的故事,注定不平凡。
小时候的朱启杰,是个聪明伶俐、多才多艺的“小明星”。在县立女子小学、淮阴师范和金陵女大高中班读书时,她成绩优异,还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唱起《渔光曲》《马赛曲》这些进步歌曲,特别有感染力,老师和同学都夸她是“涟水歌手”。但她可不是那种只会读书唱歌的人。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南京的学校纷纷西迁,女学生们也面临抉择:去抗日前线,还是继续读书?朱启杰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这一年,她才18岁。
回到家乡后,朱启杰和哥哥们开始四处奔走,宣传抗日。她就像一颗火种,点燃了周围青年的热情。很多青年在她的影响下,纷纷加入投身革命。1939年5月,朱启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激动地给好友写信:“我们日夜思念的中国共产党已到我家来了,你赶快来吧!”从那以后,她不再只是那个爱唱歌的小姑娘,而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
1940年5月,她率工作队到泗县袁圩建立基层政权,开展减租减息。可没想到,袁圩的恶霸地主袁林向日军告密。5月28日中午,一队日军乘汽车突然包围了袁圩。朱启杰和队友们正在开会,发现敌情时已经来不及撤退,只能落入敌手。
面对凶狠的日军队长,朱启杰和队友昂首挺胸,没有回答任何问题。敌人用木棍、皮鞭毒打他们,可朱启杰始终坚定地回答:“不知道!”敌人无计可施,便提出让她们写自白书,保证不再为共产党做事。朱启杰和另一位女同志挣扎着站起来,奋笔疾书:“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中国共产党万岁!”敌人残忍地剁掉她们的手指,可朱启杰依然骂不绝口。最后,敌人将她们押向后圩,朱启杰边走边对战友们说:“为共产主义牺牲的时刻到了,同志们,我们一起再唱一次歌吧!”她领头唱起了雄壮的歌曲,歌声未落,敌人就伸出了屠刀……她牺牲时,年仅21岁。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朱启杰烈士用生命诠释了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与担当。她的精神激励着我们,无论身处何种时代,都要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