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映江淮,云上忆英魂”之二:抗日斗争死亦雄——张芳久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30 浏览次数:10

“星火映江淮,云上忆英魂”。大家好!我是本期的宣讲员姚力靖。1913 年,在陕西省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1933年,年仅 20 岁的他,怀着改变社会的一腔热血,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日斗争,将青春的热血洒在了祖国大地上。这个人,就是张芳久。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芳久进入延安抗大学习。1939 年初,苏皖特委响应党中央 “巩固鲁南、向苏皖发展”的方针,派张芳久前往淮涟地区恢复和重建党组织,领导民众开展抗日活动。张芳久等人到达淮涟地区后,迅速成立中共淮属临时工作委员会。张芳久担任工委书记。当时的淮涟地区封建宗法势力顽固,社会关系错综复杂。但张芳久迎难而上,经过努力,淮涟地区党员数量大幅增加,这些党员后来大多成为淮海区抗日斗争的骨干。    

同年3 月,日军占领淮涟地区,国民党军队仓皇逃窜,社会陷入混乱。为团结各方抗日力量,张芳久四处奔走宣传。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张芳久就汇集了4股抗日民众武装,共200多人,正式成立了淮阴人民抗日义勇队。义勇队成立后,在渔沟东五条路伏击、文殊庵战斗以及夜袭王营镇等战役中,打得敌人狼狈而逃,振奋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斗志。      

为提升部队素质,张芳久在淮阴创办教导大队并亲自任教,对部队进行严格训练,部队战斗力明显增强。同时,张芳久指示各县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抗日武装。涟水县民众抗日义勇队、淮安县民众抗日自卫队、涟水常备队独立中队等武装纷纷建立。这几支抗日武装建立后,斗争活动相当活跃,有力打击了日、伪军的势力。      

淮涟抗日武装的兴起,引起了敌对势力的惶恐不安。他们采取各种手段,妄图搞垮这些队伍。在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张芳久团结党员和部队中的骨干分子耐心教育和说服思想动摇者,坚决反对接受改编。1939年6月,张芳久将淮阴和涟水县抗日义勇队以及淮安县民众抗日自卫队在涟水城集合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第八团,张芳久任党代表。经过他的积极努力,淮涟民众抗日武装力量顽强地坚持了下来。

1939年7月下旬,张芳久前往涟水检查工作,途中借宿淮阴县渔沟北小潘庄,不幸遭到顽匪暗中袭击,壮烈牺牲,年仅 26 岁 。

新时代青年当以张芳久为镜,传承“党有号召、我必行动”的忠诚品格,“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在各自领域努力奋斗,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