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淮安历史名人故事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二十二:“两弹元勋”的陈鉴远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0-22 浏览次数:10

同学们好!这里是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云上翔宇课堂”之“讲述淮安历史名人故事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今天的主题是《功追“两弹元勋”的陈鉴远》。

一说起新中国的“两弹元勋”,你会想到谁呢?在咱们淮安就诞生过一位蜚声海内外的第一代化工院士,他功追“两弹元勋”,他就是陈鉴远。

1916年6月15日,陈鉴远出生于江苏淮安,年幼时他就立下科学救国的决心。1940年,他从国立中央大学化工系毕业,后又赴美留学,1950年获美国叙拉古大学博士学位。此时,他在人造纤维的研究上已经有相当积累,如果留在美国,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陈鉴远怀着深厚的爱国情怀,响应祖国和人民的号召,冲破重重阻碍,于1950年9月,启程经香港回到祖国。

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极其薄弱,陈鉴远发挥专业所长,很快投入到国家的工业化建设上来。50年代初,他主持国家首批大型磷肥厂工艺设计,开创新中国磷肥工业,为我国化工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1959年初,为满足核工业发展所需,陈鉴远接受了设计水电解交换法制取重水中试装置的任务。重水对于核工业发展,乃至核武器的研制,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当时中国受到美帝国主义等敌对势力的封锁,很难进口重水生产装置和产品。陈鉴远首先抓住水电解交换法,选择独特的工艺,解决了一系列重要的生产工艺问题。 1964年初,为确保导弹和火箭燃料生产的需要,国家决定建设偏二甲肼的生产装置。在当时,偏二甲肼的生产在国际上也是刚刚起步,没有成熟的工艺可以参考。陈鉴远利用渊博的知识分析、大胆创新的方法,采用了当时国内外都还没有人掌握的氯胺法,后又果断排除有较大隐患的气相氯胺法,采取较为稳妥而安全无害的液相氯胺法,取得了圆满的结果。

陈鉴远创立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化工技术开发程序,使重水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偏二甲肼技术领先美国10年,为满足我国两弹、火箭和其他国防化工产品的需要作出了重大贡献。1966年国庆节,陈鉴远作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专家组功勋代表,陪同毛泽东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

70年代到80年代,陈鉴远先后担任化工部二局副局长、北京化工学院院长、化工部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他不仅负责参与化工科技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发展研究,还为国家培养了许多青年科技人才。1993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5年因病逝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陈鉴远身上的爱国情怀、创新精神,穿越时空,跨越时代,激发新时代大学生们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