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淮安历史名人故事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十七:晚清重臣杨士骧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9-10 浏览次数:77

同学们好!

淮安城内,更楼街是一处窄巷,被镇淮楼的南门大街一分为二,东、西被分别称为更楼东街和更楼西街。在更楼东街里藏着一位晚清重臣的故居,他就是淮安历史名人杨士骧。

杨士骧,清末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6岁成秀才,26岁中进士,入翰林院,选庶吉士、授编修,从此步入仕途。在晚清淮安籍从政为官的人中,杨士骧的职位最高、爵位最显。为官时“以干练称于时”,颇有建树和作为,如果细数其政绩,则有督办新学、交涉洋务、兴修水利等值得称道。1904年,杨士骧接替袁世凯任山东巡抚,任期近三年,其政绩值得一提的至少有二。

其一,与德国侵略者进行了有理有节的斗争,比较妥善地处理了“胶州湾事件”和“曹州教案”。1897年,两名德籍传教士在曹州巨野被义和团所杀,德国以此为借口出兵强占胶州湾及胶州、即墨等地。铁路警政,俱被德国侵略者所横夺。杨士骧到任后,整饬曹州一带,“行清乡法”,严厉督捕“盗贼”,使铁路沿线地区的社会治安有了明显的好转。与此同时,以隆重的礼仪与德国进行谈判,“以欢结之”,“渐以理势开晓”,与之进行有理有节的斗争,促使德国侵略者撤兵还我利权。

其二,严法规,治黄河,使“数年山东无河患”。杨士骧升任山东巡抚后,面临的一大难题是黄河每年常决堤为患,经过他的周密调查,发现其主要原因是负责河工的官员责任不到位,治水经费鲸吞挪用严重,奖罚不明。为此,杨士骧从激发官吏河工的积极性与责任心入手,将治黄救灾效果与官员升迁、河工待遇联系起来,制定法规章程。治黄期间,杨士骧总是亲临治黄一线以示表率作用,使得负责河工的官员人等丝毫不敢懈怠,自是数年,山东境内黄河安然无虞。

1907年,杨士骧被授命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杨士骧一心治理,只是财政日减。于是计划开支,周旋因应,还常有节余,受到普遍称赞。宣统元年,杨士骧见百姓赋税繁重,于是上疏,建议不向民间滥派钱粮,朝廷下诏应允,革去百年积弊。在外为官多年, 作为淮安人的杨士骥对淮安兴学堂等公益事业非常关心, 慷慨资助,受到准安人的一致好评。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以杨士骧的为官精神为启迪,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勇敢担起新时代的重任。用无悔的奋斗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时代责任中描绘与成就青春之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