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淮安历史名人故事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十四:温病学巨匠吴鞠通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8-31 浏览次数:10

从治疗风热感冒的家中常备药“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到如雷贯耳的第一救命丸“安宫牛黄丸”,相信同学们都不陌生。这些良药并非现代人所创,而是出自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之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吴鞠通的故事。

吴鞠通,淮安人,清代山阳医派的创始人,著名的中医温病大师。乾隆二十三年,吴鞠通出生在河下古镇一个比较清贫的书香家庭,父亲吴守让是一名秀才,受其父影响,吴鞠通从小跟随父亲读书,接受儒家教育,准备科举考试踏入仕途,但这一切在他19岁时改变了。

当时江淮地区瘟疫横行,吴鞠通的父亲也不幸感染上瘟疫,当时称之为温热病。吴鞠通多方求医问药,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父亲的病却毫无起色,直到临终前都没有诊断出到底得了什么病。父亲的病故使本为孝子的吴鞠通悲痛欲绝,认为“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天地间”,为人子而不懂得医学,就无法尽孝,于是毅然放弃科举之路,立志学医。他购置了一批医书,在为父亲守孝期间便伏案苦读。

四年后,吴鞠通的侄子又患上温热病,最后全身发黄而死。亲人接连因温热病离世,更加坚定了吴鞠通探索治疗温病方法的决心。

发愤苦读三年后,吴鞠通北上进京,机缘巧合下得到了一份抄写《四库全书》的工作,这给他提供了大量阅读先贤医书的机会。其中,吴又可的《温疫论》以及叶天士的《温热论》,让吴鞠通逐渐了解温热病,于是加深思考,主攻温病。

之后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吴鞠通发奋读书,精究医术,“进与病谋,退与心谋”,他的医学理论和诊治方法大为精进,但他对医学的虔诚,以及对生命的敬畏,始终“未敢轻治一人”。

乾隆五十八年,北京城瘟疫肆虐,无药可医,病势异常严峻。吴鞠通此时已学医17年,但还没有真正给患者治过病。在朋友的劝说下,吴鞠通决定尝试救治,凭借经年累月的积累,已初步形成一套救治温病患者方法的他,接连抢救了数十个危重病人,从此名声大噪。

在取得治疗温病的实践经验后,吴鞠通萌生了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和临床实践编撰成书的念头,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先后反复修改20多稿,花费长达15年的时间,完成了中医学史上的经典著作《温病条辨》。之后,又著有《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等不朽著作,确立了中医温病学大师的地位。

吴鞠通苦读医书,不断总结前人成果,勤于思考,大胆创新,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沉稳,终成为温病学大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我们应自觉学习吴鞠通脚踏实地、大胆创新、笃行致远的人生态度,书写新时代青年的壮丽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