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淮安历史名人故事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七:陈瑄---鞠躬尽瘁的辉煌人生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8-02 浏览次数:75

人们常说:“因为一个人,记住一座城”,今天我想给大家讲讲陈瑄和淮安这座城的故事。六百年前的明朝,陈瑄于一片滨水之地创建了我们脚下这座城——清江浦。公元1365年,陈瑄出生于安徽合肥一个武将家庭,十三岁时,被明初大将、战神蓝玉选为贴身侍卫,从此跟随蓝玉北战蒙古、南征云南、越南,所到之处、所向披靡。

永乐元年(1403),明成祖即位后,陈瑄被任命为总兵官,总督海运。次年,又命陈瑄总理漕运,坐镇淮安。运漕途中,于沙门岛偶遇倭寇,陈瑄挽弓杀贼寇,斩首数十,全歼倭寇,烧毁敌船,令倭寇闻风丧胆。

陈瑄到达淮安后,首先视察了黄淮河上的漕运情况,得出淮安北边的黄淮河山阳大湾不适宜漕船同行的结论,在认真总结了姚斌在新城东门外建造仁字坝的经验后,决定建造码头,将邗沟末口至淮河清口的水上运输改为路上运输,于是,先是在仁字坝西侧续建了义字坝,后又在新城西北角先后建筑了礼、智、信三座顺坝。

为了漕运所需,陈瑄在淮安府山阳与清河两县之间的运河岸边,兴建了“清江造船厂”,下设京卫、卫河、中都、直隶四个大厂,共八十多个分厂,绵延23里路,输出数千浅底船,船厂给淮安带来了经济繁荣,淮安河下的竹巷、绳巷、钉巷等,林林总总的巷子,都因当时经营造船商品而得名,船厂养活了多少街巷的百姓啊!

在陈瑄运用仁、义、礼、智、信五坝盘坝过淮,改水运为陆运后,他进一步发现,江南漕运沿运河抵达淮安时,必须将粮食卸下,车盘过坝后,再经淮河抵达清河,中间过程损耗巨大。通过实地调研,陈瑄采用了当地老人们的建议,发动民夫疏浚北宋沙河故道,由城西管家湖导水,至鸭陈口入淮,命名为清江浦。并在河道上依次修建了新庄(清河县)、福兴、清口、移风(山阳县)四座平水闸,次年又修建了板闸,五闸联合运用,调节水位,及时启闭,以利蓄泄。

此外,陈瑄在清江浦造了几百万石粮食的仓库——常盈仓,用于周转漕粮,同时,在全国造了几十座类似的粮仓。

他不仅重视漕运工程的建设,而且也重视漕运工程的管理。他以淮安为中心,在疏浚南北两段京杭运河的工程中,解决了许多工程技术上的难题,为大运河南北贯通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著名的治理京杭大运河的水利专家,为明代漕运事业的发展和漕运管理制度的创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陈瑄一生勤勉,举无遗策,69岁殉职,宣帝为之罢朝一天,以示哀悼,要求在全国建祠堂,令百姓春秋两祭平江侯陈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勇于创新,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新时代的我们要学习陈瑄,不断拓展能力提升才干、砥砺奋斗勇担责任,脚踏实地做好每份工作,用辛勤的汗水书写好自己的人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