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淮安历史名人故事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二:汉赋鼻祖枚乘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11 浏览次数:236

同学们好!

唐有唐诗,宋有宋词,元有元曲,那么汉朝有什么呢?汉朝有充满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汉赋。

那么,大家知道汉赋的鼻祖是谁吗?他就是枚乘。

枚乘,西汉淮阴县人,著名辞赋家。后世将其与另一位汉赋大家司马相如,并称为“枚马”。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枚乘有赋9篇,流传下来的有3篇。其中代表作《七发》,在辞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既奠定了典型汉大赋的基础,又是“七体”文学体裁的开首之作。

赋中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通过互相问答,构成七大段文字。吴客认为,楚太子的病因在于贪欲过度,享乐无时,不是一般的用药和针炙可以治愈的,只能“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于是分别描述音乐、饮食、乘车、游宴、田猎、观涛等六件事的乐趣,一步步诱导太子改变生活方式;最后要向太子引见“方术之士”,议论天下精深微妙的道理,判别万事万物的是非曲直,太子霍然而愈。作品主旨在于劝诫贵族子弟不要过分沉溺于安逸享乐,表达了对贵族集团腐朽纵欲的不满。

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向与会者发出警告:有些人在生病呀!病得很厉害,不是打针吃药能够治好的。要想治好它,请读一读两千多年前一位大文学家枚乘的文章——《七发》。他还写了一篇《关于枚乘(七发)》的作品评论在会上印发,用以劝诫党员干部要坚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一时间,在文化界形成了一阵“《七发》热”。

枚乘的才干,不仅表现在文学上,还反映在政治上。他最初是吴王刘濞的文学侍从,吴王有叛心,他先后写下《上书谏吴王》《上书重谏吴王》,两次进行劝阻。

在谏书中,枚乘直言“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必若所欲为,危於累卵,难於上天;变所欲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通过“危如累卵”和“安如泰山”两种情形的巨大差异来提醒吴王。不过,吴王刘濞并未采纳枚乘建议,联合其他几个诸侯国发动了“七国之乱”,最终被朝廷击败而擒杀。“七国之乱”平定后,枚乘因两谏吴王而名声大震,被汉景帝拜为弘农都尉,但他不愿做郡吏,称病离职,游于梁,成为梁王的文学侍从。直到公元前143年梁王逝世,他才倦游东归淮阴故里。

汉武帝刘彻非常欣赏枚乘的才华,继位以后特地以“安车蒲轮”征召他进京,但枚乘年事已高,不堪风霜,不幸在途中死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学习枚乘忠诚为国的优良品质,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