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党的精神谱系,献礼党的二十大”之六:焦裕禄精神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0-29 浏览次数:305


同学们好,这里是淮安高职院校“宣讲‘党的精神谱系’ 喜迎‘党的二十大’”接力讲第二十一站。今天的主题是焦裕禄精神。

在兰考县焦裕禄同志纪念馆里,珍藏着一把藤椅,其上部的藤条网上靠前有一个大窟窿。然而,就是这样一把破旧的藤椅,陪伴了焦裕禄四百多个日夜。

1962年冬天,焦裕禄来到兰考,就任县委书记。此时的兰考县正遭受严重的风沙、内涝、盐碱“三害”。焦裕禄临危受命,带领干部群众查风口、追洪水、探流沙。3个月里,焦裕禄带领全县干部跑了120多个大队,行程5000余里,掌握了整治“三害”的第一手资料,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体对策,探索出了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

为了早日根除“三害”,焦裕禄和群众一起翻地、封沙丘、种泡桐。他总是拖着带病的身体,没日没夜地拼命工作。繁重的工作,加之营养不良,使得他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直到有一段时间,人们发现,焦裕禄经常都会把右脚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有时实在忍不了了,他就会随手拿起一个鸡毛掸子或长把刷子等硬东西顶在肝部。日子久了,他办公室那把藤椅的右边就被顶出了一个大洞。破了再补,补了又破,就这样周而复始,这把椅子见证了焦裕禄人民公仆的最后人生。

随着肝癌的扩散,焦裕禄还是倒下了,在弥留之际,焦裕禄向组织提出了唯一请求:“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1964年,不满42周岁的焦裕禄去世了,却把焦裕禄精神永远地留在了天地之间。

“后来焦书记的遗体运回兰考,老百姓扑在他的墓上,手抠进坟头的黄土里,哭天哭地地喊:回来呀回来!”这是新华社记者在写作《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时采访到的兰考干部群众的“原声”。

“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50多年前,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除“三害”、种泡桐,在兰考贫瘠的土地上播撒下了“千顷澄碧”的希望。如同焦裕禄当年在兰考种下的种子,一种精神在党员干部的心中扎下了根,滋养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50余年间,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兰考大地接续奋斗。“焦桐”树下,梦想花开。2017年3月27日,兰考全县整体脱贫,成为河南省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

时代总是无声地抛出问题,总有人用行动掷地有声地回答。一座座精神丰碑,也为后来者标记着应有的高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传承“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奋进新征程,逐梦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