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夏与青年教师谈思政课教学(9)——写教案的意义!

作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夏永林教授 发布时间:2022-02-21 浏览次数:1008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教案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是每一位教师备课和进行教学的必备的材料。我记得我在上大学的时候,看到有些老先生手写的教案非常的震惊,有些教案稍作修改就可能是一本很好的教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写教案却变成了教师的负担,甚至有个别的教师上课时以“不带教材、没有教案”为荣,似乎这样才能体现他个人的水平和能力。有些新入职的教师,在上课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做PPT”,或者四处“求PPT”上,无暇写教案;如果要得比较急的话,大多时候的教案都是拷贝的。其实这样是非常不利于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一名青年思政课教师,能够站住讲台,是其职业生涯的开端的第一步和基础。讲不了课、讲不好课,从道理上来讲是不配做一名教师的。而要讲好课,认真备课是基础,其中写好教案是关键。
      去年在教育部第二届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中,根据第二届展示活动的要求,比第一届对于教学设计、教案的要求更高了。我写了一篇推文,将自己对于教学过程、尤其是对于教师备课、授课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教案的感想与感受分享给同行们、尤其是青年教师们。因为主题与我这次的系列相吻合,我将之前的那篇文章又找了出来,和大家进行交流。其实关于教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问题,几年前我就想说一说。起因是在陕西省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中,现场展示的分值是80分,提供的教案是20分。一般能够推荐到省级进行竞赛的教师,在教学展示中的表现都比较接近,评委打下来的“综合分数”能差1-2分、2-3分都算分数差的大了,有些甚至是小数点后的数字的差距。但是,就是20分的教案,有些一差就4-5分。说明了一点:参赛教师的侧重点主要是放在了“讲”(所有的聚焦点都停在了讲的训练、讲的功夫上了),反而忽略了教学设计、教案的作用和意义了。还有一次是我在为思政课青年教师做培训,有教师直接给我提了一个问题:“你对现在一些学校对教师(主要是思政课教师)上课的检查中强调必须带教案(仅有PPT是不行的)是如何看的?是不是形式主义(因为明明有些教师的教案就是拷贝的、下载的、粘贴的)?”我记得当时我是这样回答的,你说的这样的情况我太熟悉了,因为我作为学院教学管理者近二十年,我也的的确确检查过别人的教案。我是这么看待这样的问题,检查教案从来就是抽查,作为教师如果把课讲得非常的好、学生很喜欢听,我想没有哪一个检查者会去检查这样教师的教案;如果课程讲的不好、学生就不喜欢听,通过检查这样课的教师的教案,如果是有教案的话,那就要分析出现效果不甚理想的原因或影响因素(经验的问题、方法的问题、环境的问题,还是学生的认知问题),被检查时如果没有教案的话,恐怕最容易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不认真”!!!
       从上述两个关于教案的例子,一方面指的是教案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另一方面说明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一些教师对于写教案这种费时费力的工序已经越来越不感冒了,好一些的教师重点放在制作PPT,有些教师甚至只有教材就去上课了。我个人认为,教案绝不是一个摆设,可有可无。对于一名教师来讲,教案撰写的训练在其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当中、在对于课程的理解和具体备课当中的意义非常明显。有没有教案的差距还不是一般的大。
      我首先讲一讲真正的教案。真正的教案不是给别人看的(用于检查、用于评比),真正的教案是写给自己的、是自己做好教学工作的案头必备材料,更多的是一种私人的东西。按照我过去的理解(那时没有这样或那样的手段、辅助材料和电子设备),教案就是现在意义上的“平台”或者“库”的概念。过去青年教师接手一门课程进行备课,有时连教科书的没有。我曾经准备一门《市场营销》的课程,在国内连同名的教材都找不到,只能找一些市场学、行销学、销售学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学习和综合,展现在什么地方呢?那就是教案,过去的人们还有一个习惯就是“记卡片”,不断补充自己的教案。可惜了自己的过去的教案一份也没有留下来。教案其实就是记载了个人对于教学的理解、对于内容的取舍、对于过程的设计、对于方法的选择等等,甚至有些带有私密性的材料,很少有人将自己的教案转借给别人,这绝不是小气,而是因为它是个人的心血的花费的凝结,是真心的不舍得。不像现在的教案千篇一律的“粘贴”。写教案的过程,就是自己不断思考的过程、是一个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曾几何时,我们之所以珍惜上课的机会、认真进行备课,因为“课”是稀有的资源。我当年从陕西师大政教系毕业分配至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社科系(今天西电科大的前身)工作,我连进像哲学、经济学、科社教研室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他们认为“政教系政教专业”就不是专业,我只能去极其边缘化的教研室、承担基本上没什么人愿意弄的“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课程,而且全年也只有2-3个班(一个班的课时为30课时)的课程。对于这来之不易的任务,我到处找教材、找教参、手写教案、反复试讲,最终才被放开上了讲台。那个时候对于讲台的的确确是非常敬畏的,因为它来之不易,是一件神圣的事情。
      但是,不知怎么的,教学的班次越来越多,以至于你再想上课精力也是有限的了,教学越来越成为累赘、成为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班次过多无精力进行创新,慢慢个人的职业兴趣渐渐消失,职业倦怠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看到现在的一些教师承担一些教学任务、整天抱怨任务量太大,说心里话,有过过去教学经历的教师一定在“发笑”,但又只能是苦笑。这样为了完成任务、完成指标、甚至挣一点有限的课时费而教学而很少真的在思考“为什么教学”的时候,有没有教案、写不写教案既没有人来管,好像意义也不大。这好像是祥林嫂在诉苦,事实也的确如此,归结一点——就是不重视教学、搞教学是没有出路的。这样的工作背景、生活背景是现在的青年教师想都想不到的,当然我们还是应当感谢我国教育、尤其是新时代教育的变化。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中心、以本为本等思想,使得整个社会对于教学的关注程度前所未有(当然这首先是政策导向的改变、同时也是诸如教学成果奖、教学改革项目、一流本科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名师、教学竞赛与展示等诸多牵引,这方面的突破将给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收获和收益,也为学校带来巨大的容易和利益),这一指挥棒的改革,牵引着大家从被动型教学向主动性教学转化,这里不可能排除功利性导向,但是有一点应当肯定,就是教学环境、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变化,学生是受益者。我再来讲一讲现在的教案,以此次教育部思政课教学展示为例。按照竞赛的规则,每一位参赛教师必须提交一份不少于8000字的教案,当然还有PPT和说课视频。这里只讲教案。这里的教案已经不同于我前面所讲的“原生态”的教案了,已经成为别人对你的教学准备进行评价的基本依据之一。这时的教案既要有作为一份教案所必备的元素:教学目标与目的、课时与教材、重点与难点、内容与手段、环节与逻辑、思考与拓展、总结与反思等等。我估计在各类“专家”的指导辅导下,每一位参赛教师撰写教案的基本要件都应当是齐全的。如果基本的要件不齐全,那就属于“硬伤”,是要失分的,这是一个底线问题(当然的底线还有的就是不能有错、特别是低级错误)。
      在最近浏览过的“参赛教案”里,非常理想的教案还有看到,看到的教案往往基于教材体例设计的对于教材的阐释和补充说明,基本上完成了一份教案应具备的素材,但都属于“中规中矩型”,这样的教案并据此制作的教学课件放置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都属于非常不错的教材资料;但是就是因为大家参加的是全国高级别的竞赛、面对的是各门课程中的“专家教授”,自然而然对于大家的要求就会提高。要求我们的教案包括其中的内容就不应当是泛泛地一说或者一提,无论是形式的美化、还是逻辑思路、内容编排、方法创新等方面,一定要做得与众不同。只有与众不同才有可能出亮点、展特点、获分点。不能让评委们拿到你的资料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让评委对于整体设计及其内容编排等设计能够说服评委、打动评委的话,想要脱颖而出就有些困难了。比如,我看了许多的教师的教案中关于教学重点与难点这一个问题,大多是重点(1、2、3---)、难点(1、2、3、4-----),即使这些重点难点都是依据教材上的要求,同样是过于“平”了。假使我作为评委,我就想看看和听听你确定重点和难点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是重点、为何是难点、难在哪里,多少得有些解释吧)?这些重点和难点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是如何体现和安排的、整个教学内容是否回答和解释清楚了吗?我们确定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真问题”是否有冲突?如果能把重点、难点这一个问题设计和解释得与众不同,这就是特点或亮点。另外,我还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我们的教案很多就像是论文或著作的格式,还有参考文献等等,我认为这不是教案的版式。教案在宏观上应当有一种设计,即:“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基于什么理念”——“确定什么内容”——“选择什么方法”——“效果如何验证”等等,无论是在教案,还是在教学PPT上,都应当有一个类似于项目申报中的“技术路线”和“框架结构”的提纲携领的东西,而不应当是按照教材进行的教学框架的设计。今天在与参赛教师的打磨过程中,教育学专家的提示启发了我的思路,就是整个教学设计要渗透一种思想——或“PBL——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法”、或“OBE——成果导向教育”等,这里只是举例。我们在2018年申报国家教学成果奖的时候,开始总感觉缺了什么,后来请教教学专家为我们支招,关键就是渗透了某种理念,整个都围绕着这一理念而展开。借此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可能有些教师会讲,教案已经成为一种外在的、带有功利性的被评价的对象,那么它还有价值吗?我个人认为,为了评价效果而刻意追求形式,必将为形式主义所害。教案看似“死的”,但是它是有灵性的,这种灵性不是来自各种外在的附加,而是来自内在的,那就是的投入、包括情感投入。作为参评的教案,只有那些真正付出了的教案,即使他外化为目前的教案,依然散发着这种浓浓的育人、教育的情怀的话,任何一个评委(只要不带有偏见)都不会视而不见的。此处,还是希望参赛教师不要把教案仅仅看成是一堆文字的堆砌,而是作为教书育人主体的自己的化身,让教案“活”起来、“灵动”起来。因此,回到标题——教案对教师意味着什么呢?它就是教师的生命的体现!!!当然,今天的文章并没有从技术的角度来谈如何写教案,一是在后续的内容中我们会讲一讲;二是我有点没敢贸然提这个问题,因为用我们过去那个年代“写”教案的经验,和成长在网络环境中、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新一代教师谈些教案,最多只能谈谈宏观而谈不了具体操作的层面,事实上也不需要千篇一律、一个模式的教案或其他的教学资料。另外,教案是教师自己的教学理念贯穿在教学中的一种呈现,作为教师一定要自己写教案,写教案的过程就是认知、思考的过程,不要总想弄个现成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