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夏与青年教师谈思政课教学(3)——了解与熟悉课程!

作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夏永林教授 发布时间:2022-02-09 浏览次数:389

其实,不论年轻教师还是年纪稍长的教师,当他们接受了教学任务、尤其是对自己而言是新的课程或者并不怎么熟悉的课程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如何地提高讲课的技巧或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应当是了解和熟悉课程的问题,因为只有在了解、进而熟悉的基础上,你才有可能去设计一节课、设计一门课,否则一切都谈不上。

第一,从了解的角度来看:我们目前的思政课,不论是本专科的、还是研究生的;不论是作为必修课,还是作为选修课,对于一名思政课教师而言,都应当是与时俱进的、创新性的、实践性的课程。因为,即使使你拥有了博士学位,目前开设的思政课没有一门是可以“现蒸现卖”的,即使作为学生的时候学习过同名的课程,但是设想一下你当年学习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环境背景和什么样的学习状态,与今天的思政课的育人要求、教学内容、尤其是面向对象相比而言,那是差距大了去了。任何一名思政课教师,都不可能凭借自己对过去学过的某些知识或理论的复习、或者凭借着过去自己上过某门思政课的经历或经验,便可以做到“信手拈来”“轻而易举”地完成教学任务,真正体现了“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因此,在接受新的教学任务后,对于自己所承担的“课程”要做哪些了解呢?简而言之应当做到:

一是要了解你所承担课程的内容、目标、要求、学科、教材、大纲、考核等,这些内容都不熟悉或者不清晰,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会像一片叶子、或者一只断线的风筝在空中飘荡,没有了主线和目标。如果事先没有一种相对宏观整体的对于课程的认知,就会使任课教师陷于具体的知识点、具体的教学方法中失去对于课程的把控。

二是要了解你所承担课程的属性定位、与其他几门思政课的逻辑关系、内容联系,避免在实际教学过程出现前序课程讲不清、讲不透,给后续课程的学习带来问题(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没有讲清楚,后面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时候就得补前面的壳);还有就是后续课程讲授内容与前序课程之间有重复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纲要课”与“概论课”、本科的“概论课”与研究生的“中特课”之间的重复问题)。

三是要了解你所承担的课程与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所学习过的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比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读本都已经出版并使用,作为高校的思政课教师至少应当了解当下基础教育中的思政课讲什么、怎么讲的问题。如果高校的思政课教师还讲不过中学教师(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试想我们的课程会有吸引力吗?如果大学的思政课继续重复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敢断言学生肯定不会听的。

第二,从熟悉的角度看:当然对于新入职的思政课教师而言,由于本身缺乏教学实践的锻炼,想要达到对于内容的熟练程度是不现实的。关注我的公众号的老师们应当看到或者听到我写的文章或做的讲座里面,曾经引用过一个比喻,即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我这里将一名思政课教师对于课程、对于育人、对于职业、对于人生的认知和感悟,都有一个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终到达“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就是一个人的整个人生。仅就思政课本身而言,一名思政课教师如果没有几轮思政课教学实践的锻炼、不经历从不怎么熟悉内容、不怎么知道怎么讲、不知道如何应对学生的问题,没有经历过“在课堂上等待下课、没有什么内容可讲的尴尬”、没有经历过‘心跳不已、浑身冒汗’的煎熬,那么他对于思政课及其教学的理解是很难有一个质的提升。曾经有过跟随我做助教的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在我的课堂以及听了其他一些教师的课之后和我进行交流,他说“听了您的课之后,我才知道思政课是这么讲的;我原以为将教材上的内容多找一些素材佐证就可以,没有关注所讲内容、所举事例的背后与之间的关系,忽略了道理、事理和学理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位青年教师上课我去听了她的课,下课后她告诉我,“上了这一节课把我紧张坏了,我肯定做不到像你们老教师那样对课程的把控做到游刃有余”,我跟她讲,“第一次上课能够做到学生基本上接受,我开玩笑地讲,至少学生没有把你轰下台,这就是成功”。这并非我们就比这些青年教师讲的好到哪里去,只是像“庖丁解牛”“卖油翁”中所描述的“熟练罢了”!

俗话讲,“孰能生巧”。对于课程内容、对于教学过程,如果做不到熟练,要想做到游刃有余是很困难的。同时,“熟练”不是想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我们当年在师资奇缺、任务繁重的年代,每个思政课教师一年上四五百、五六百工作量是很平常的;同样一门课,少则讲三五遍、多则讲七八遍,对于课程的熟悉就是在这样的重复当中逐渐磨练出来的。当然,绝不是要求现在的青年教师再回到过去的年代接受训练,主客观原因都回不去了,但是教学的经历是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的,就像“飞行员靠飞行时间、司机靠开车公里”讲话一样,讲得多了、看得多了,自然就熟悉了。

当然对课程的熟悉不是靠简单的重复或者死记硬背来达到的,这样即使背下来了,效果自然好不到哪儿去,尤其是学生不会买账的。这里我所讲的“熟悉”,包括熟悉教材内容与结构、熟悉教学对象与教学环境、熟悉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包括对于教学手段、教学平台等工具的熟悉,这样才能够站得住讲台,并为最终站得稳讲台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