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推出“老夏与青年教师谈思政课教学(1)”,主要是谈了一点个人对青年思政课教师成长的感受,早晨起来看了一段评论非常的不爽。此评论含沙射影指责“好为人师”。其实,我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第一,当下的青年教师有非常多的优点值得我学习,我自己也曾经是青年教师,我在刚刚入职的时候我的学历水平、我的理论知识,比起现在的年轻教师实际上差很多;第二,即使他们在思政课教学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是他们本身的错,青年教师刚刚入职,在主观上也想尽快适应环境能够把课讲好,在这个过程当中所欠缺的可能就是经验;第三,我从未想做、或有能力去做青年教师的老师。我只是想自己对青年教师能够有哪些帮助,我不敢说在理论上对他们有多少帮助,但是我自己走过的路、我对教学探索以及观课看课的体会,分享出来供青年教师参考;第四,在昨天的文章中我通篇也没有用任何指责或贬低青年教师的词语。可能触动了某些人的神经,我愿意听取不同的意见,但对这种没头没脑的指责,我只好拉黑了他;同时,可能因推文影响到某些人表示歉意;如果个别人认为此类文章不适合您的话,可以选择退出。
我主要采用的是“漫谈”的方式,文章推出的顺序没有明确的逻辑性,可能若干篇之后,会形成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成长涉及的相关话题的逻辑顺序。今天谈的话题是围绕着青年思政课教师从“学生”向“教师”身份转变过程中如何能够尽快适应岗位要求的内容。我在之前的许多的场合都讲过这样的观点,即现在进入思政课教师队伍是作为一名思政人面对的最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带来的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也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当年作为青年思政课教师主要面临的是“一维”的要求,就是尽快适应教学的要求,站稳讲台;同时,当年也有新老教师传帮带的制度,对促进青年教师成长非常有帮助。
今天的青年教师面临的考核是多维的,至少是“科研与教学”“两维”的,不同年代作为思政课教师的要求尽管有差异,但是面对职业要求的心理压力应该是一样,青年教师刚刚入职主观上,也想尽快适应环境能够把课讲好,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所欠缺的可能就是经验。而作为一名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和效果都不是天生所具有的(天才除外),都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逐步适应——比较适应——相对不适应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给自己带来的困惑或问题,一方面是需要不断地通过自我的学习与实践,不断去探寻问题的解决之道,这本身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只不过这一过程对于有些人而言要长一些,有些人的适应过程要短得多。这个过程很少有捷径可走,是需要一页教材一页教材地看、需要一页教案一页教案地写、需要一张PPT一张PPT地做、需要一堂课一堂课地讲。如果说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一点儿“捷径”都没有吗?我认为,如果算得上“捷径”的话,那就是向别人学习,其中向同行的学习非常的重要。
其实,人的任何工作或行为,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有一个从模仿——消化——吸收——创新的过程,当然这并不等于否定自我摸索,尽管自我探索得到的经验和体验要更加深刻一些,但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可能要走的弯路都是不能少的。通过接触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学模式,当你自己看得多了的时候,哪些对自己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有帮助或有启示、哪些方式不适合自己、尤其是不适合面对今天的学生的,自己结合教学实践就会慢慢有所感悟,长期下来就会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模式。
我自己还非常清晰地记得,我的教师生涯中就是源自于一位老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我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机缘巧合,我偶然听过一位教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西安冶金学院)的侯林老师讲“政治经济学”课。侯老师凭借着对于课程内容的深度理解和对于政治经济学内在逻辑的把握,在课堂上完全是一种“推理式”的讲授,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注意,我竟不知不觉地跟随侯老师听了一学期的课。大家注意这不是有意识、主动去拜师学艺那么的复杂,侯老师当年也不认得我是谁,只是在不经意的过程受到某种启示或启发,但这却对我的教师生涯、教学方法的应用的影响甚至是一生的。当然,这并不是要求今天的青年教师不加选择地去听课,因为今天他们所拥有的“教学资源”过于丰富,如果不加选择的话,也怕慢慢找不到自我和适合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了,但是只要找对了就有可能产生持久性的影响。
当然,这种学习或模仿的前提是自己有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的内在动力、有对于育人和教学的思考,而不是一昧地把别人讲过的进行简单的重复,或者把别人使用过的教案、课件拿过来“现蒸现卖”。当然,教育部门或者学校通过开展有组织的“展示与竞赛”、设立一批具有示范性的“一流课程”等方式,为青年教师向他人学习提供了平台和机会;各种各样、各个层级的集体备课也是一种积极学习的形式。向同行学习、尤其是向老教师学习非常有必要。并非所有的老教师都比青年教师强,但是他们的人生经历、对于课程的理解、对于学生的态度等等,绝不是因为他们的学历低、文章发得少就没有什么值得青年教师学习的方面。
我们学校目前实行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我们学院推进的新老教师帮扶计划(各个学校都在做),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突破青年教师职业成长过程中的“瓶颈或障碍”还是有很大的帮助。青年教师教学与研究两者不可偏废,但是作为教师首先要站得住、站得稳讲台是第一位的,这也是今后对于教师的最为基本的要求。因此,“向别人学习提高自己”,就成为青年思政课教师成长中必走的“捷径”。